温州网讯 温州在“走出去”即对外贸易与海外投资方面,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。自1980年代中后期至今,温州企业“走出去”已成为带动本土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。
根据温州海关统计,2014年1-9月温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57.22亿美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2.29%。其中外贸出口总值140.56亿美元,同比增长4.34%。民营企业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比重超八成。1-9月份,温州市民营企业进出口货值130.35亿美元,同比增长2.88%,占同期温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2.91%,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对外出口的主角。
据温州市商务局统计,2014年1-9月,温州市境外投资获批18家,投资总额18592.5万美元,投资总额增长99.7%。从温州市境外投资的企业看,开展了建立境外加工基地、境外营销网络、境外研发机构、海外并购等投资方式,为促进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。尤其是境外工业园建设成为我市境外投资的亮点,由青山控股集团、瑞浦科技集团、青拓实业集团与印尼经贸合作青山园区、景祥国际等企业在印度尼西亚合资成立印尼青山不锈钢有限公司。该公司位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南雅加达区,项目总投资8.22亿美元,注册资本1.5亿美元,是温州市迄今为止最大的境外投资项目。
归纳起来,在国际化方面,温州民营企业倾向于采取以“走出去”为特征的外向国际化模式,即企业以本土为中心向外扩展,采取出口贸易和境外投资等主要经营方式,从而带动本土经济的发展。原因何在?
一是区位因素:地少人多的东南部山区
温州地区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山区,远离大中型工业城市和全国性市场,运输成本和信息成本较高;温州丘陵山地面积比重较大,人均耕地只有半亩左右,农业发展水平较低,农村集体经济薄弱。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工业化的发展进度,在其总人口中,非农人口比重相对较低,约占18.15%。由于温州地少人多,土瘠田薄,温州人从明清两代开始就到外地经营,有的还出海渡洋,到国外创业。正是这种区位条件使温州人形成了“外向”经商理念,使得温州本土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偏好“走出去”,非常乐于搞出口贸易。
二是政策因素:自下而上的“挂靠部”
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民营企业的市场空间开始逐步由国内向国外扩张。此时我国外贸经营管理体制规定,民营企业并不具备外贸经营权。温州企业的“外向”经商理念,使它们较早地萌发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。怎样才能进入国际市场,是当时企业极为苦恼的问题?这时,温州政府在民间力量推动下出台了“挂靠部”政策,可以说对推进企业外向国际化起到关键意义。挂靠出口方式正是起源于温州。为了给企业打造一个直接对外贸易的平台,1995年温州市政府出台了“温政发(1995)19号”文件,随之出现了“挂靠部”:国有专业外贸公司(即“母体企业”)授权具有潜在国外客户的民营企业(即“挂靠企业”)以母体企业的名义开展对外贸易活动。据统计,截至2000年6月,126家企业在13家母体企业的名义开展业务,2000年1-6月,出口1.5亿美元,占母体企业出口额的64.12%。直到1999年以后,民营企业均可获得外贸经营权后,挂靠部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,但其在特殊时期的推动对外贸易作用是不可小看的。
三是要素因素:庞大交错的海外“温商网”
到目前为止,近40万温州人分布在境外各国和港澳台地区,形成了“温州商人满世界跑,温州商品满世界销”的经济现象。温州人多地少,早期的温州人“走出去”是一种谋求生存的手段。上个世纪80年代,海外温州人开始从事贸易活动,并给本土企业带来大量的订单,有力地带动其迈向国际化的“第一步”。在温州企业国际化中不乏这样的例子。温州知名鞋业康奈集团将专卖店开到了国外,这个想法就缘起于海外温籍华人华侨。自1998年以来,康奈每年都要参加世界各地的大型鞋展,接触不少海外温籍商人。这些华侨还经常会回中国探亲访友、从事商业活动,康奈老板郑秀康就邀请他们到公司做客、洽谈合作事宜。康奈在国内的高知名度、良好的品牌信誉以及坚定不移“走出去”创国际品牌的坚定决心,让各国温籍华侨们充满信心,纷纷与康奈签订代理合同。为了尽快扩大康奈在欧美的知名度,康奈在欧美华人报纸、公共汽车、路牌灯箱上经常刊登康奈形象广告和招商广告。事实证明,这一招非常有效。
作者:林俐(最权威的全网担保平台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所长,教授)
整理:吴芬芬
原标题:企业“走出去”及温州元素
版权声明:本文章仅限最权威的全网担保平台与温州网合作专栏《瓯越纵横》刊载。其他媒体刊载请注明原出处、作者、标题等,并经原作者同意。
文章来源:瓯越纵横